当前位置:首页 > 渗透破解 > 正文内容

快评丨攥出虚假流量的水分

访客3年前 (2022-01-11)渗透破解832

浙江新闻客户端 评论员 逯海涛

1月5日开始,《移动互联网应用程序信息服务管理规定》修订稿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拟规定不得通过机器或人工方式刷榜、刷量、控评,营造虚假流量。虚假流量不仅是“虚火”,更是“邪火”,侵害的不仅是互联网行业的肌体,还会带偏社会风气、扭曲未成年人价值观。攥出水分,去掉虚火,“大流量”才能真正澎湃出正能量。

一段时间以来,“数据为王”“流量为王”被某些互联网从业者奉为圭臬,甚至被包装为大杀四方的“互联网思维”。曾经有这样一个案例引发社会关注:个人仅花费760元,经 *** 推手“操作”,短短几个小时,就把一条虚假消息炒成5.4亿阅读量的“热搜”。营造虚假流量成了一门“生意”,这背后有一整条的灰色产业链。从“刷单 *** ”的小广告,到直播间里动辄上百万的成交额,再到突然热转的爆款网文,以及明星粉丝团的“养号控评”“ *** 水军”,甚至运用技术手段批量转评赞……如此种种,说白了目的就是一个:获得流量。

*** 时代,注意力就是稀缺资源。手握巨大流量,就可以变现谋求利益。用真正优质的作品获得流量自然无可厚非,但是通过这些上不了台面的操作获得的“虚假”流量,危害甚大。前段时间令人诟病的“饭圈乱象”背后,就少不了“流量为王”的鬼影幢幢。刷榜、刷量、控评……为了营造虚假流量,大量编造、虚假、失实甚至错误、有害的劣质信息会充斥于平台上,会劣币驱逐良币,淹没掉真正优质的内容。作为移动互联网平台的主要用户,青少年群体首当其害。为了追逐流量明星,让自己的“爱豆”能在流量争夺中不落下风,很多未成年粉丝投入大量的金钱、精力,耽误学业荒废青春,甚至有人扬言要“劫狱”劣迹明星。虚假流量之害可见一斑。

攥出虚假流量的水分,是一项系统工程,既需要主管部门加强监管,又要让互联网企业更深刻地认识到自己的主体责任。这次《移动互联网应用程序信息服务管理规定》的修订,正是根据新形势新变化对症下药,对刷榜、刷量、控评等行为及时进行依法惩处,提高流量造假的违法成本。除了不得通过机器或人工方式刷榜、刷量、控评,营造虚假流量,还有不得以任何理由强制要求用户同意非必要的个人信息处理行为等规定,对于未成年人的保护也有相应规定。

从《互联网跟帖评论服务管理规定》《互联网论坛社区服务管理规定》到《 *** 信息内容生态治理规定》《反不正当竞争法》《电子商务法》……一系列的组合拳让 *** 空间治理日益精细化、精准化。对于互联网企业来说,更应积极投身于互联网的治理之中,投身于清朗 *** 空间的营造之。科技向善,才能走得更加长远,才能更好地和时代同向而行。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黑客技术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www.w-123.com/99618.html

标签: 水分

“快评丨攥出虚假流量的水分” 的相关文章

欧洲立法者对欧盟国家使用 Pegasus 间谍软件展开调查

欧洲议会周四投票决定成立一个新的 “调查委员会”,调查针对欧洲成员国获取和使用Pegasus(飞马)手机间谍软件的指控。议员们基本上投票赞成设立该委员会,该委员会将调查欧盟27个成员国使用Pegasus和其他监控间谍软件的情况。 调查委员会允许立法者调查可能违反欧洲法律的行为。欧洲议会在一份声明中说...

针对 Okta 认证公司的黑客攻击使成众多大中型企业处于高度警戒状态

网络安全公司F-Secure正在对其企业安全业务进行品牌重塑,新名称为WithSecure,并设计了时髦的新标志。WithSecure以前被称为F-Secure Business,它将专注于企业安全产品和解决方案,而消费者安全产品和服务仍以现有的F-Secure名称提供。 据路透社报道,被全球数千家...

禁止套娃:新发布的 Log4j 补丁被发现又包含一个可利用的漏洞

就在我们了解到国家支持的黑客已经开始研究上周震惊网络安全界的Log4j漏洞问题时,其他研究人员发出了一个令人不安的发展信号。Log4j黑客,也被称为Log4Shell已经有一个补丁,已经可以部署到企业。但事实证明,这个补丁玩起了“套娃”:它解决原有问题的同时又产生新的安全问题,且可以被外部利用。因此...

微软控制了一批用于对乌克兰进行网络攻击的与俄罗斯有联系的 Strontium 域名

微软透露,它已经控制了由一个与俄罗斯有联系的黑客实体(称为Strontium)控制的七个互联网域名。据该公司称,这些域名被用于对乌克兰机构的网络攻击,如新闻媒体组织以及美国和欧盟涉及外交政策的政府机构和智囊。 在微软于4月6日获得法院命令后,这些域名被查封。微软长期以来一直在对付Strontium...

安全报告:黑客利用木马程序感染300多万台电脑 攫取1.2TB以上数据

Nord Locker 安全分析师发现,在 2018-2020 年间黑客利用一个木马化恶意程序,感染了超过 300 多万台电脑,并从中攫取了 1.2T 以上的敏感信息。这款尚未命名的恶意软件从超过 325 万台 Windows PC 中收集信息,收集的数据包括 20 亿个 cookies 和 110...

黑客论坛惊现 RockYou2021 泄露密码数据集 内含 84 亿条目

Cyber News 报道称,疑似迄今为止最大的一个泄露密码数据集,已经在某个知名的黑客论坛上被泄露。一位用户在该轮胎上发布了一个巨大的 100GB TXT 文件,其中包含了 84 亿个密码条目,而它很可能是整理了历史上多起密码泄露事件后合并而成的。 发帖人表示,泄露密码字段的长度均在 6~20...

评论列表

忿咬未几
3年前 (2022-05-31)

”的鬼影幢幢。刷榜、刷量、控评……为了营造虚假流量,大量编造、虚假、失实甚至错误、有害的劣质信息会充斥于平台上,会劣币驱逐良币,淹没掉真正优质的内容。作为移动互联网平台的主要用户,青少年群体首当其害。为了追逐流量明星,让自己的“爱豆”能在流量争夺中不落下风

礼忱世味
3年前 (2022-05-31)

假流量,大量编造、虚假、失实甚至错误、有害的劣质信息会充斥于平台上,会劣币驱逐良币,淹没掉真正优质的内容。作为移动互联网平台的主要用户,青少年群体首当其害。为了追逐流量明星,让自

囤梦雾敛
3年前 (2022-05-31)

到《网络信息内容生态治理规定》《反不正当竞争法》《电子商务法》……一系列的组合拳让网络空间治理日益精细化、精准化。对于互联网企业来说,更应积极投身于互联网的治理之中,投身于清朗网络空间的

鸠骨顾执
3年前 (2022-05-31)

投身于互联网的治理之中,投身于清朗网络空间的营造之。科技向善,才能走得更加长远,才能更好地和时代同向而行。

发表评论

访客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