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我们来谈一谈,高通能给国产手机们带来什么,可不仅仅只是一枚芯片这么简单。
我们先来讲一个真实的案例:
2014年,小米在国内如日中天,市场份额成为国内之一,这个时候的小米当然不会满足于国内市场,于是开始谋求海外市场的拓展,而印度这个和中国有类似市场环境以及人口数量的国家就成为了小米更先发力的国度。
小米一开始在印度的发展势头还是相当不错的,凭借其性价比的定位迅速在印度打开了市场,一切都轻车熟路。雷总“Are you OK” 这个梗就诞生于在印度的某场产品交流会(小米4i)
然而好景不长,在2014年的12月11日,世界通信巨头爱立信在印度将小米告上了法庭,称其侵犯了爱立信所拥有的“ARM、EDGE、3G”等相关8项技术专利,要求印度新德里高等法院禁止小米产品进入印度市场。
随后印度法院经过初步审理后,认为小米确实侵犯了爱立信的技术专利,于是便下发了一条“临时禁令”,禁止小米在印度市场出售所有涉嫌侵犯专利的产品。
然而经过几天紧急的斡旋,有意思的情况发生了。在禁令发出八天后,印度法院又重新下发了修改版的“临时禁令”,相比于此前全面禁止不同的是,这一次的禁令规定,小米可以在印度市场销售搭载高通处理器的红米1S,但是不能销售搭载联发科处理器的红米Note系列手机。
看到这,大家可能已经发现了这个有意思的点了——允许销售搭载高通芯片的手机,却不允许销售搭载联发科芯片的手机。那么这种区别对待的原因是什么呢?这就需要来讲一讲高通大名鼎鼎的“专利保护伞”了。
所谓高通专利保护伞通俗来讲就是高通利用其在2G以及3G时代不可替代的技术垄断优势,要求所有用到高通技术的公司都要将自己所拥有的相关专利反向的授权给高通,而且高通还可以再将这些被反向授权的专利再授权给高通自己的客户。
简单来说就是一句话,只要一家公司用了高通的技术,那么这家公司专利也就会成为高通的专利,而且高通还可以直接拿来授权给高通想要去授权的公司。
有人会说了,这不是霸王条款么?是的,这就是霸王条款。但是由于高通在2G以及3G通信标准方面拥有绝对的专利优势,没有任何一家做通信产业相关的公司能够绕开高通,所以大家也都是敢怒而不敢言。
另外一方面,这个条款对于一些刚刚起步的新兴智能终端公司来说却是一个可以规避很多专利风险的“避风港”。只要成为高通的客户就会自动获得相关企业的专利授权,这个Buff简直就是Bug级的存在。
也正是因为这个缘故,强如爱立信都不得不做出妥协,在印度市场放行了搭载高通芯片的小米手机,这就是“高通专利保护伞”的由来。
从这个案例大家可以看出,高通对于很多国产手机来说可不单单只是提供一枚芯片这么简单,他实质上是给一些国产手机品牌提供了一套可以赖以为生的专利保护。
但是话说回来,任何一件事有其利必有其弊,高通的“专利霸权”自然也不例外,高通的专利保护伞虽然可以保障新兴的终端企业顺利发展,免于在发展初期受到来自通信专利方面的掣肘,但是一旦这个企业在过度依赖高通的情况下发展起来之后,就会成为高通案板上一块肥美的任人宰客的羔羊。
因为此前高通对于手机专利费用的收取模式是以整机售价作为衡量标准的,比例是5%,也就是说一款手机的售价越高高通收取的专利费也就越高,譬如一款手机的定价如果是3000元人民币的话,那么高通就要收取150块钱的专利费。如果一款手机的售价是5000块钱的话高通就要收取250块钱的专利费。(目前已经调整为更高400美元的限额)
虽然高通的专利授权模式让人怨声载道,但是由于高通在通信标准方面绝对的地位让众多国家都投鼠忌器,不敢对于高通进行实质性的反垄断处罚,就算处罚也没有实际上的意义。因为通信对于任何一个国家而言都是非常重要的,谁也不想成为数字时代的孤岛。
不过随着其他国家尤其是以中国在通信技术方面的不断发展,目前高通在通信行业的地位虽然依旧无人可以撼动,但是已经不再具备垄断性的地位,也正是在这个背景下我们国家的商务部对高通开出了高达60以人民币的罚单,这也是高通历史上收到的更大一笔罚单,并且结束了高通在国内实施“专利免费交叉授权”的模式。
所以,总的来说吧,高通对于国内手机厂商来说其实都拥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其不单单只是出售芯片那么简单。不过随着国产手机的发展以及中美关系的影响,中国手机厂商们其实都在有意的削弱高通机型在其手机品类中的占比,譬如VIVO就在自家主流产品X系列手机上开始用上了来自三星的芯片。OPPO和小米也在积极的尝试和联发科进行合作。而随着2G和3G *** 逐步退出历史舞台,高通的地位也将被进一步削弱,未来的手机芯片行业将会进入一个群雄逐鹿的时代。
Vice 报道称,在最近一次行动中,乌克兰安全局(SBU)声称抓获了一名在乌境内为俄军提供通信服务的黑客。在当天上午 10 点发布的推文和电报消息中,SBU 分享了本次行动的诸多细节。尽管尚未得到另一独立消息源的证实,但我们已经看到了面部打码的黑客、以及所谓的通信系统照片。 电报帖子指出,黑客...
Project Zero 是由 Google 专家和分析师组成的内部团队,负责寻找零日漏洞和其他对网络产生威胁的漏洞。本周二,该团队发布公告称,在 2021 年共发现了 58 个已被黑客利用的漏洞,刷新了历史记录。 零日漏洞是指开发人员刚刚意识到的安全缺陷,因此,他们有“零天”时间来修复...
Hackernews 编译,转载请注明出处: 在流行的包管理器中已经揭露多个安全漏洞,如果被潜在黑客利用,可能被滥用来运行任意代码和访问敏感信息,包括受感染设备的源代码和访问令牌。 然而,值得注意的是,这些漏洞要求目标开发人员同时处理一个受影响的软件包管理器和一个恶意软件包。 So...
一位最近出院的心脏病患者正在使用智能手表来帮助监测他的心电图信号。这款智能手表看起来非常安全,但处理该健康信息的神经网络使用的是私人数据,这些数据仍有可能被恶意代理通过侧信道攻击窃取。 边信道攻击试图通过间接利用一个系统或其硬件来收集秘密信息。在一种类型的边信道攻击中,精明的黑客可以在神经网络运行...
微软周六晚间警告说,它在乌克兰的几十个政府和私人计算机网络中检测到一种极具破坏性的恶意软件,似乎在等待着一种未知行为的触发。该公司在一篇博文中说,周四,大约在乌克兰政府机构发现其网站被破坏的同一时间,监视微软全球网络的调查人员发现了该代码。微软说:”这些系统横跨多个政府、非营利组织和信息技术组织,都...
一个流传了6个月的骗局已经发展到影响iOS用户。黑客利用社交媒体、约会应用程序、加密货币和滥用苹果公司企业开发者计划,从毫无戒心的受害者那里盗取了至少140万美元。 名为CryptoRom欺诈的实施相当直接,在通过社交媒体或现有数据应用程序获得受害者的信任后,用户被愚弄安装一个修改版的加密货币交易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