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渗透破解 > 正文内容

初次醉驾会不会判刑(国家正式取消醉驾入刑)

访客3年前 (2022-03-06)渗透破解811

近日,不少法律资讯公众号和律师都传起了“更高法宣布醉驾免刑”的说法,暗指最新司法解释已对醉驾网开一面!

如果你真信了,那我只能说你又被忽悠了……

初次醉驾会不会判刑(国家正式取消醉驾入刑)

其实,这些说法中所谓的“最新司法解释”,也就是《更高人民法院关于常见犯罪的量刑指导意见(二)(试行)》(以下简称《意见(二)》),早在2017年5月就已实施,算得上是陈年旧事了。其主要内容也根本就不是给醉驾“免刑”,更没有对此作出额外规定,而是明确该行为的量刑起点。

这份司法解释的原文是这样的:

1、构成危险驾驶罪的,可以在一个月至二个月拘役幅度内确定量刑起点。

2、在量刑起点的基础上,可以根据危险驾驶行为等其他影响犯罪构成的犯罪事实增加刑罚量,确定基准刑。

3、对于醉酒驾驶机动车的被告人,应当综合考虑被告人的醉酒程度、机动车类型、车辆行驶道路、行车速度、是否造成实际损害以及认罪悔罪等情况,准确定罪量刑。对于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的,不予定罪处罚;犯罪情节轻微不需要判处刑罚的,可以免予刑事处罚。

其中,“可以在一个月至二个月拘役幅度内确定量刑起点”的规定较为重要,相当于为法院审理提供了量刑基准参考,这也是该文件出台的主要目的。

初次醉驾会不会判刑(国家正式取消醉驾入刑)

而最后一句的“不予定罪处罚”和“可以免予刑事处罚”并不是什么新规定,而是对《刑法》已有内容的复述重申。

我国《刑法》第三十七条规定:对于犯罪情节轻微不需要判处刑罚的,可以免予刑事处罚,但是可以根据案件的不同情况,予以训诫或者责令具结悔过、赔礼道歉、赔偿损失,或者由主管部门予以行政处罚或者行政处分。

这项规定早在1979年我国之一部《刑法》出台时就已经存在了,主要目的是为了限制一切犯罪的“入罪范围”与“处罚范围”,避免刑罚的滥用。

初次醉驾会不会判刑(国家正式取消醉驾入刑)

换言之,即便更高法没有发布施行《意见(二)》,醉驾行为本就不是一律入刑,只要符合情节显著轻微,或情节轻微不需要判处刑罚的情形,本就会出罪或免刑。

在刑法已对情节显著轻微、情节轻微有所规定的情况下,《意见(二)》中的上述规定,并不是单独针对醉驾作出的特殊处理和特殊规定。在一些涉及其他犯罪行为的司法解释中,也强调了情节显著轻微不予定罪和情节轻微可不予刑事处罚的情形。

总得来说,“更高法宣布醉驾免刑”的说法,不仅是在“炒冷饭、搞噱头”,还传递了“醉驾入刑松绑”的错误信号,顺便夹杂了一些假消息。

初次醉驾会不会判刑(国家正式取消醉驾入刑)

那么,现在的法律对“醉驾”到底是怎么规定的呢?

自《刑法修正案(八)》于2011年5月1日正式施行后,“在道路上醉酒驾驶机动车”的行为就被纳入到“危险驾驶罪”的范畴内了,醉驾者将面临拘役和罚金的处罚。

这里的拘役,是一种在短期内剥夺人身自由的刑罚,原则上不会超过6个月。

在此基础上,《道路交通安全法》也明确规定,醉驾者还要面临暂扣或吊销驾照的处罚,甚至有可能终生都不得再考取驾照。

根据《车辆驾驶人员血液、呼气酒精含量阈值与检验》的规定,驾车者血液中的酒精含量大于等于80mg/100mL时,即为“醉驾”。

若酒精含量在20~80mg/100mL范围内,则为“酒驾”,虽不构成犯罪,但也要面临拘留、罚款和暂扣驾照的行政处罚。

初次醉驾会不会判刑(国家正式取消醉驾入刑)

根据我国《道路交通安全法》 第九十一条规定:饮酒后驾驶机动车的,处暂扣六个月机动车驾驶证,并处一千元以上二千元以下罚款。

因饮酒后驾驶机动车被处罚,再次饮酒后驾驶机动车的,处十日以下拘留,并处一千元以上二千元以下罚款,吊销机动车驾驶证。

醉酒驾驶机动车的,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约束至酒醒,吊销机动车驾驶证,依法追究刑事责任,五年内不得重新取得机动车驾驶证。

饮酒后驾驶营运机动车的,处十五日拘留,并处五千元罚款,吊销机动车驾驶证,五年内不得重新取得机动车驾驶证。

醉酒驾驶营运机动车的,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约束至酒醒,吊销机动车驾驶证,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十年内不得重新取得机动车驾驶证,重新取得机动车驾驶证后,不得驾驶营运机动车。

饮酒后或者醉酒驾驶机动车发生重大交通事故,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并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吊销机动车驾驶证,终生不得重新取得机动车驾驶证。

当然,对任何犯罪的认定都有轻重之别,不可能搞“一刀切”,醉驾也不例外。如果醉驾行为“情节显著轻微”,则不会被认定为犯罪,公安机关可以撤销案件,检察院可以不起诉,案子甚至不会进入法院审判环节。

如果醉驾行为“情节轻微”但不至于“显著轻微”,虽然会被认定为犯罪但可以免予刑罚,只接受行政处罚。

初次醉驾会不会判刑(国家正式取消醉驾入刑)

不过,一旦醉驾行为构成犯罪,除了直接的刑罚外,其他代价也是不小的。其中,影响最深远的就是“故意犯罪记录”,这将影响醉驾者的政审情况,也将导致其不能从事公职或者进入个别行业。

比如说,有过故意犯罪行为的律师,将被吊销律师执业证。而且,被吊销律师执业证后,也不会被允许获取新的律师执业证书。也就是说,一旦律师醉驾被判刑,就再也没法当律师了。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黑客技术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www.w-123.com/73465.html

标签: 阅历杂谈

“初次醉驾会不会判刑(国家正式取消醉驾入刑)” 的相关文章

英伟达泄露数据正被用来制作伪装成驱动的病毒

由于自称为 Lapsus$ 的组织泄露了与英伟达黑客攻击相关的数据,被盗的代码签名证书被用于远程访问未受保护的 PC,其他情况下则被用来部署恶意软件。 根据 Techpowerup 的报道,这些证书被用于“开发一种新型恶意软件”,BleepingComputer 将 Cobalt Strike...

苹果尚未修补 macOS Big Sur 与 Catalina 的关键漏洞

尽管发布了一个更新来解决macOS Monterey中的两个零日漏洞,但苹果还没有将其应用于最后两个macOS版本,这可能会让多达40%正在使用的Mac计算机处于危险之中。 苹果在2022年3月31日对macOS Monterey的更新中解决了这些关键的漏洞。然而,到目前为止,它还没有更新macO...

Cynerio 报告:医院中一半的联网设备容易受到黑客攻击

根据医疗网络安全公司Cynerio的一份新报告,医院中使用的互联网连接设备有一半以上存在漏洞,可能会危及病人安全、机密数据或设备的可用性。 该报告分析了全球300多家医院和医疗机构的1000多万台设备的数据,该公司通过连接到设备上的连接器收集这些数据,作为其安全平台的一部分。 医院里最常见的互联网...

去年针对 Linux 发行版本的恶意软件数量同比增加 35%

根据 CrowdStrike 的威胁遥测数据,在 2021 年针对 Linux 发行版本(被物联网设备广泛部署)的恶意软件数量比 2020 年增加了 35%。其中 XorDDoS、Mirai 和 Mozi 这前三个恶意软件家族在 2021 年占所有基于 Linux 的 IoT 恶意软件的 22%。...

盘点 2021 年十大网络安全事件

作者:知道创宇404实验室 (转载本文请注明出处:https://hackernews.cc/archives/37193) 在网络安全领域,2021年注定是不平静的一年。世界各地频发网络安全事件,诸如数据泄漏、勒索软件、黑客攻击等等层出不穷,有组织、有目的的网络攻击形势愈加明显,网络安全风险持续...

黑客利用恶意软件 Tardigrade 攻击生物制造设施

Hackernews编译,转载请注明出处: 今年,借助一个叫做 Tardigrade 的恶意软件装载器,一个 APT攻击了 两家生物制造公司。 生物经济信息共享与分析中心(BIO-ISAC)发布了一份公告,其中指出,恶意软件正在整个行业中广泛传播,它们的目的可能是盗窃知识产权,保证持续性,并用勒索...

评论列表

边侣庸颜
3年前 (2022-07-20)

血液中的酒精含量大于等于80mg/100mL时,即为“醉驾”。若酒精含量在20~80mg/100mL范围内,则为“酒驾”,虽不构成犯罪,但也要面临拘留、罚款和暂扣驾照

鹿岛眉妩
3年前 (2022-07-19)

的量刑指导意见(二)(试行)》(以下简称《意见(二)》),早在2017年5月就已实施,算得上是陈年旧事了。其主要内容也根本就不是给醉驾“免刑”,更没有对此作出额外规定,而是明确该行为的量刑起点。这份司法解释的原文是这样的:1、构成危险驾驶罪的,可以在一个月

发表评论

访客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