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网络黑客 > 正文内容

都是是什么意思(不都是是什么意思)

访客3年前 (2022-03-18)网络黑客1075

来源:中国青年报

殷锦绣 来源:中国青年报 ( 2021年10月22日 06 版)

最近,关于社交的名词标签可以说是层出不穷,从我们的老朋友“社交恐惧症”,到新出现的“社交牛症”“社交牛杂症”“社交天花板”等,都让网上冲浪的人猝不及防:这些都是什么意思?我是哪一种?这些“症”都是病吗?该怎么“治”?

日常“社恐”不是病,降低莫紧张

在街上遇见不太熟的朋友不敢打招呼,坐电梯遇见同事会假装玩手机,最害怕的事情是当众演讲,觉得被人看着时会脸红心跳甚至发抖……这些都被网友称为“社交恐惧症”的表现。

不过别太担心,其实我们日常所说的“社恐”,跟心理学上所说的“病”还差得远。心理学上确实有一个“社交焦虑障碍”(也称为“社交恐怖症”),但是,它的诊断标准除了回避社交、因社交害怕或焦虑等表现,还有“这种害怕焦虑引起临床痛苦、引起了职业或其他重要方面功能的损害”。大部分称自己“社恐”的人,其实总是一边焦虑、一边克服着,正常的工作、生活都不会受到严重影响。

我们平时在社交中的紧张和焦虑,绝大部分都是正常反应,因为面对压力时,身体会帮我们调动资源、兴奋起来,让我们当众演讲时精神头更足、声音更大,等等。如果我们只把这些反应解读为“我准备好了”“我好激动”,就不会觉得那么焦虑;而如果把这些反应解读为紧张的表现,一直担心自己表现不好怎么办,就会“社恐”了。

值得庆幸的是,我们的担心大部分时候都是“想多了”。心理学上有一个“聚光灯效应”,指的是我们总会高估别人对我们自己的程度。其实,那些我们“社恐”时担心的事,那些让我们睡觉前脚趾还会尴尬到抠出三室一厅的事情,别人根本没那么在意和记得。懂得在认知上降低别人对自己的人,就不会那么“社恐”了。

“社交牛杂”是常态,都是多面对他人

“社交牛杂症”是一个新词,自称自己有“牛杂症”的人,时而“社恐”,时而“社牛”。比如,有的人平时蔫了吧唧,一跟朋友在一起就“人来疯”;有的小孩平时在家当混世魔王,一见了亲戚就安静如鸡;这些都被当代网友戏称为“社交牛杂症”。

但心理医师知道这个词后会觉得,这才是我们的常态呀,谁不是在熟人朋友面前疯疯癫癫,像个不懂事的小孩,在领导长辈面前唯唯诺诺,做个谨慎的成年人呢?把它称之为“症”就大可不必了。

沟通分析理论认为,我们每个人的自我都可以分为三个部分:父母自我状态,也就是像父母的角色一样,起到警醒和规范的作用;成人自我状态,对现实状况作出判断,并且选择我们认为较佳的问题解决办法;儿童自我状态,保存着小时候的思想、感觉和行动,即使我们长大了,仍会以过去经验的方式来反应,受到批评时流泪,被拒绝时撒泼,还有时不时地任性贪玩,这些小孩似的应对方式都是儿童自我状态的体现。平时,我们以成人状态示人,但当我们和朋友相处时,就可以放下防备,做出一些幼稚的举蓝盟超越网动,这些都是非常正常的。

“天花板”未必褒义,都舒适才是奥义

“社交天花板”也是火了不久的词,如果在短视频平台搜索这个词,你会看到有的人在星巴克旁若无人地吃煎饼,还大喊“童年的味道”;有的人边吃西瓜,边在“军训蓝盟超越网方针”的背景板前面大摇大摆……仿佛他们一点也不在意别人的看法,他们的世界不存在“影响别人”这个词。

虽然我们称这种行为为“社交天花板”,但这并不都是褒义。我们羡慕的是他们自如的谈吐、大方的举止,而不是哗众取宠、影响他人的表演。

我们生活在社会中,总免不了要社交,那么,到底怎样的尺度才好呢?

也许,社交的终极奥义,是让自己和他人都舒服。我们之所以反感一部分冠以“天花板”名义蓝盟超越网的行为,是因为它让周边人不舒服了,而我们之所以调整自己的社恐,是因为它让我们不舒服了。

另外,如果你不是怕社交而避开人群,而是本来就喜欢一个人待着,这并不叫“社恐”,只是你自己获取能力的倾向,只要做适合自己的事情就好啦。

愿我们在适度的社交中舒服自如。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黑客技术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www.w-123.com/62812.html

标签: 网站随笔

“都是是什么意思(不都是是什么意思)” 的相关文章

报道称 SafeGraph 正在出售访问堕胎诊所的人的位置数据

根据Motherboard购买的几组数据,一家定位数据公司正在出售与访问提供堕胎服务的诊所有关的信息,包括计划生育设施,显示访问这些地点的人群来自哪里,他们在那里停留了多长时间,以及他们随后去了哪里。 在泄露的最高法院意见草案中, Alito法官表示,法院准备废除罗伊诉韦德案的裁决,该案是数十年来为...

FBI 警告:招聘网站上的虚假招聘广告可能会窃取个人信息

申请一份新工作通常意味着向潜在的雇主交出一连串的个人信息,这就是为什么联邦调查局警告人们要警惕招聘网站上的假招聘广告,这些广告会窃取和出售你的详细资料。联邦调查局的互联网犯罪中心(IC3)公共服务公告警告说,自2019年以来,受害者因虚假招聘广告而损失的平均金额约为3000美元。 骗子经常仿冒正常...

企业员工在家工作增加了全球范围内的网络钓鱼攻击强度

在2019年9月至2021年4月期间,Palo Alto Network的Unit 42监测了防火墙流量和由URL过滤器检测到的钓鱼网站。当人们纷纷开始在家工作时,每周新的网络钓鱼页面的数量明显增加。 威胁者通过利用员工不受企业防火墙保护的远程工作环境,改进并加强了他们的网络钓鱼攻击。网络安全专家...

KdcSponge,NGLite,Godzilla Webshell 在定向攻击中的应用

2021年9月16日,美国网络安全和基础设施安全局(CISA)发布了一个警报,警告APT攻击组织的攻击者正在积极利用一个漏洞,该漏洞是在自助密码管理和单点登录解决方案 ManageEngine ADSelfService Plus 中新发现的。该警告解释说,我们观察到恶意攻击者部署特定的 websh...

勒索未成 黑客公布威刚公司一半的被盗信息

Ragnar Locker背后的黑客成功地从台湾威刚公司窃取了超过1.5TB的数据,并在网上公布了其中超过700GB的数据。安全事务部表示,这些数据是以13个受密码保护的档案形式上传的。 这个网络犯罪团伙说,这1.5TB的被盗数据包含敏感信息,如保密协议、财务文件、合同和其他文件。该芯片制造商...

全球 2/3 首席信息安全官预计未来 12 月将遭遇破坏性的网络攻击

Proofpoint 刚刚对全球 1400 名首席信息安全官(CISO)开展了调查,结果发现大多数受访者都对当下的网络安全和前景表示担忧。据悉,本次调查涵盖了美国、加拿大、英国、法国、德国、意大利、西班牙、瑞典、荷兰、阿联酋、沙特阿拉伯、澳大利亚、日本和新加坡等地各百名首席信息安全官员。 Proo...

评论列表

鹿岛雾月
3年前 (2022-07-17)

和规范的作用;成人自我状态,对现实状况作出判断,并且选择我们认为较佳的问题解决办法;儿童自我状态,保存着小时候的思想、感觉和行动,即使我们长大了,仍会以过去经验的方式来反应,受到批评时流泪,被拒绝时撒泼,还有时不时地任性贪玩,这些小孩似的应对方式都是儿童自我状态的体现。平时,我

忿咬风渺
3年前 (2022-07-17)

张的表现,一直担心自己表现不好怎么办,就会“社恐”了。值得庆幸的是,我们的担心大部分时候都是“想多了”。心理学上有一个“聚光灯效应”,指的是我们总会高估别人对我们自己的程度。其实,那些我们“社恐”时担心的事,那些让我们睡觉前脚趾还会尴尬到抠出三室一厅的事情,别人根本没那

发表评论

访客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