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发展的如此之快,很多富豪也都知道钱花不完,都应该干点有价值的事情,盖茨发起一个富豪计划,号召美国的富翁们把一半的财产都捐赠出来。
巴菲特和扎克伯格都是响应者,小札甚至说要捐99%的财富,拉里·佩奇说要把财富捐赠给像埃隆·马斯克这种改变世界的创业者,微软创始人保罗·艾伦想着如何进行太空移民,喜欢投资搞各种太空实验。
国内外都有一群更有前瞻性的创业者,他们本来可以把企业作为家族私有,却为了做的规模更大,也为了一起打拼的兄弟们一起享受胜利的成果,刻意的把自己的股权消弱,甚至到了小小股东,有的连老板都不干了,最后企业没有因为创始人股权的变动而减弱,反而越做越大,因为骨干和员工都不再是替老板挣钱了,都是给自己挣得,干劲十足,激发出来的创新力惊人。
段永平:一个离去的传说,嫡系弟子们正在跟小米、华为拼杀
一提起国内手机业的发展,大家都会说起雷军、任正非啊,甚至魅族的黄章等等多么传奇。
其实凭借超强的地面渠道渗透力,OPPO和VIVO这几年也在快速蝶变,实现了向安卓智能机的转型,机型以爆款为主,客单价相比小米高得多,普遍以2000~3000档为主。
而且他们都没有上市,一直是闷声发大财的公司,去年的智能机出货量在国内品牌中分别排名第三和第四,加起来就是之一。
大家都在思考风口上的猪的时候,看起来非常传统的老牛也能实现快速蝶变,没有重蹈诺基亚、moto的覆辙,本来他们比诺基亚还要诺基亚,门店又多,传统经销模式似乎跟不上互联网思维的节奏,即使现在,电商渠道销量也不到整体销售额的2成,又重又慢,如何几年就拼杀出来了?而且还能闷声发大财,不是手机领域价格战烧钱吗?
OPPO也好,VIVO也好,幕后都有一个同样的精神领袖和大老板,他叫段永平
段永平在人大研究生毕业后,到中山一家企业下面的亏损小厂当厂长,研究后决定转型做电子游戏机,叫做小霸王。
那种可以连接到电视上,玩打蜜蜂或者超级玛丽的老式游戏机,现在看着有点傻。
但是那个时代,家庭玩游戏,只能靠这种插入式的小型游戏机,段永平亲自管理研发和营销两条线,没几年销售额就破10亿了,那个时候,10亿是相当惊人的数字,至少相当于现在几百亿规模的特大巨头。
一手把小霸王带大,毕竟段永平还是个打工仔啊,人都有想法,他就跟老板提出了,要分点股份,还要给手下的骨干也要分点股份。
老板还是小心眼,认为给你点工资就行了,凭什么还要股份呢?你打下的市场不错,不过毕竟江山已经打下了,你还能再抢了去?
段永平当年的老板心胸狭窄,你是愿意手下出走,跟你对打,一无所有?还是想着分一半股份给能干的手下们,自己还乐得逍遥,把企业搞成几百亿,自己没事干还能分大钱?一气之下,段永平带着骨干跑了,自己干去了,成立了步步高。
但是段永平还是很念旧的,当时虽然老板没有满足他股份制的要求,但是还是为他开了欢送会,也是老板之一次为员工离职开欢送会,段永平当晚大醉,很多小霸王的骨干也大醉如泥,离别时老板送他一辆奔驰作为纪念;
虽然后来他挣了大把的钞票,一直开着那辆奔驰,一边跟老东家厮杀,打的前老板晕头转向,一边又念着老板的好,这种奇特的心里,或许只有段永平才能体会到。
骨干都跟着段永平走了,所以渠道、研发,步步高很快就侵蚀了原来小霸王的地盘,后来步步高推出游戏机、学习机;
没过两年,市场已经尽为段永平所有,小霸王成了被遗忘的角落,后来推DVD、 *** 机,也是快速进入行业前一两名。
但是小霸王的经历让段永平知道,家族式企业很难长久,必须让骨干员工们共同分享利益,这样才能让企业有持续的生机;
虽然一帮兄弟都跟着他,例如现在OPPO的老板陈明永,还有VIVO的老板沈炜,都是从小霸王带走的骨干;
但是家族式必然会导致事必躬亲和亲戚满地,核心骨干未必愿意长期追随,所谓“职业经理人”更适合中底层员工,所以段永平很早就有了分股权的想法。
步步高在2001年,就开始剥离事业部,段永平拍出3000万成立了OPPO,陈明永作为负责人,旗下通讯事业部也独立发展了,就是今天的VIVO;
沈炜是负责人,让大家入股,稀释自己的股份,那么大家没钱怎么办呢?段永平出钱来借给大家,挣钱了从红利里面还,赔了就不要了,这就是气魄啊。
其实自从02年段永平就跑到美国搞投资去了,顺便1美金购进大量的网易股票,在70美金的时候卖出,挣了10多亿美金,被誉为“中国巴菲特”。
10多年以来,他每年也就回国几次,开开董事会,见见手下,其实经营这么多年都没管过,不像雷军一样天天忙得要死,步步高裂变成多家公司以后,他仅仅在职务上作为董事长;
但是股权已经被他自己分光了,还放手让骨干也接着往下分,在这种感召下,OPPO的陈明永和VIVO的沈炜也大胆的往下分。
最后的格局是什么?
段永平自己只占OPPO的大概一成股权,大概VIVO的不到2成;
其实陈明永和沈炜也只占自己公司的1成左右,其他都是核心员工和老员工们所有;
从股权关系上,没有控股股东出现了,段永平也不管经营,仅仅挂着董事长的名头,还作为旗下公司的“精神领袖”的角色。
一个十几年不管事的人,主动将股权稀释到一两成,甚至管理层(其实管理层是控股方)的董事们都可以干掉他,让董事长换人,但是一直这么多年,没有人替代他;
他不管事了,企业也没有败落,而是顶住了手机换代的风险,有无数门店和复杂的经销体系的大包袱,却没有重蹈诺基亚和moto的覆辙;
转型之后,OPPO和VIVO跟华为、小米继续厮杀,甚至在渠道上占据明显优势,研发上也没有落下,这是为什么?难道甩手掌柜的模式还更有效?
陈明永也好,沈炜也好,都跟随了段永平二十多年,一是领悟了渠道管理和产品研发理念的精髓;
二是领悟了段永平“大舍即是大得”的道,愿意将利益分享给打拼的兄弟们,还有跟随多年的 *** 商。
所以无论面临什么“互联网思维”的冲击,这群骨干其实都是给自己干活,他们都是股东,挣了钱都一起分,离职率极低,大家都有血肉的感情,愿意一起与风暴中的大船共存亡。
在谈什么互联网思维的时候,OPPO和VIVO一年好几十亿利润,骨干们都拿着几千万百万的分红,这是段氏思维的红利:将自己的股权分光,让所有打拼的兄弟一起分享。
三年前有杂志采访陈明永,让他谈谈段永平,他是这么说的:
“他都没有回国啊,等到他回国的时候我们都已经做好了。他一年大概回国两三次,加起来时间不超过一个月。
他回来之后,我们会一起聊聊天啊、打打球啊,可是仅限于娱乐。阿段说过的话很多,其中一句话是,这个事情交给你们干,你们就好好干;
如果做不好,你们就干好一件事,你们就把这个企业好好地关掉;不要指望我再做什么,我心早已不在此了。”
真是彻底甩手了!
一位前VIVO高管这样评价段永平和老板沈炜:“阿段是一个把 *** 隐藏在从容后面的人,甚至若干年之内,步步高缺了任何人都仍然能走下去,包括他自己。
vivo也是如此,沈炜在延续着阿段的逻辑。”一位不愿具名的vivo离职高管这样评价他曾经的两个老板。
段永平建立了一种机制,这种机制甚至让他自己权力空心化,手下可以拿他当符号化的“精神领袖”,甚至当年陈明永想在步步高之外再建一个手机品牌,向大老板段永平请示,毕竟关系到兄弟相争吗?
段永平说只要步步高的管理层同意,他就没问题。这像是大老板说的话吗?
不过段永平还是组织步步高集团旗下几家公司联合注资3000万,他自己亲自带头投钱,后来陈明永买断了品牌,跟步步高其他业务模块斩断了股权关系,但是段永平的股权保留了下来。
一个大老板,把自己股权折腾没了,甚至说个话都不一定算数,骨干们是一手带大的,都已经羽翼渐丰,各个帝国雏形已经形成,自己也安心做甩手掌柜去了,这才是伟大的企业家,具有传承精神的企业家,他的价值观、理念和管理模式已经根植在步步高每个关联公司的血肉里。
懂得分享的老板,才有机会赢得未来
无论任正非还是段永平,都明白财富的真谛,到底是选择一个人累死,让一帮打拼的兄弟拿死工资,最后只能做个小生意。还是反过来,通过股权的分享,让员工一起分享企业的成果,最后是一群人帮你分担,一起打拼,因为企业不再是一个人的企业,而是一群人的。
西方的股权激励制度已经逐渐影响中国了,像阿里、乐视、小米和腾讯等也都拿出了很多股权给核心高管,现在很多互联网公司一开始融资,就有了股权激励计划,投资人跟创始人一起协商,拿出多少股权来给高管层和员工层,将来的公司机制里,只有将股权激励进行的越彻底的企业,也有机会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但是国内那么多百亿千亿的企业,真正将自己的股权稀释到极低的水平,并成功将这种精神传承下去,从而影响企业很多年的,形成根治到骨髓的企业文化,或许只有段永平和任正非两个人。
股权激励不是让公司所有人成为股东,而是让公司所有人都有机会成为股东。股权激励的核心目的并非仅仅在于培养了多少个股东,而更在于打造了多少个像老板一样思考和行动的小老板、合伙人。
根据The Hacker News的报道,有三个高影响的统一可扩展固件接口(UEFI)安全漏洞被公布,即CVE-2021-3970、CVE-2021-3971和CVE-2021-3972,已被发现它们会影响联想的各种设备,如联想Flex、IdeaPads和Yoga笔记本电脑。 最初,CVE-202...
一场在全球范围性欺诈行为被发现,它利用151个恶意Android应用程序,下载量达1050万次,在未经用户同意和知情的情况下将用户拉入付费订阅服务。 名为“Ultimams”的付费短信诈骗活动据信于2021年5月开始,涉及的应用程序涵盖范围广泛,包括输入法、二维码扫描仪、视频和照片编辑器、垃圾邮件拦...
援引以色列时报报道,网络安全公司 Check Point 发现了令人不安的统计数据:每周针对教育机构的网络攻击数量显著增加。学校、学院和研究机构是目标组织之一。2021 年 7 月,每个机构平均每周发生 1739 次攻击,比去年同月增长 29%。 受该问题影响最大的 3 个国家包括: ● 印度 –...
针对有用户报告称存在未经授权的登录尝试之后,LastPass 方面表示目前并没有证据表明存在数据泄漏。LogMeIn 全球公关部高级主管 Nikolett Bacso-Albaum 向 The Verge 表示,用户收到的警报和“相当常见的机器人活动”有关。 他表示涉及到使用电子邮件地址和密码登录...
Apple Insider 报道称:早在 2016 年,苹果就已经收购了恶意软件检测初创企业 SourceDNA 。但直到其被扯进 Epic Games 诉苹果 App Store 案件,外界才正式获知了这一消息。作为一家初创企业,SourceDNA 打造了一款用于检查应用程序是否存在恶意软件或恶意...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不断发展,躲在灰色角落的各种网络安全威胁也愈演愈烈。近年来,我们已经听到大量有关加密劫持、网络钓鱼、以及勒索类恶意软件的报道,且企业组织正在被更多攻击者给盯上。其中许多网络安全威胁,都使用了欺骗性的电子邮件作为攻击媒介,以诱使受害人在设备上安装恶意软件。 今天,软件巨头微软再次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