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7日,美团再次被曝出和商家联合“一起删差评”,甚至还有具体的价格,以及删除差评后提供的“售后服务”。
互联网浪潮下的外卖行业带给商户们的,不仅仅只有利好。早在2019年伊始,就有网友爆料,外卖平台的佣金已涨至28%,成为外卖商家们的“新年之一丧”。
因此,做生意难的商家们有意无意地,注意起了刷单业务、删差评业务以及提升外卖平台排名业务,以期增加曝光,“让生意好做一点”。
甚至还有一位商家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刷有可能死,不刷只能等死。”
2月27日,网友爆料称,有不少美团商家为提升排名,选择购买“删除差评”的服务。据悉,这项服务的起价是260元1条,删除条数多的话,价格还可以商量。
商家为何愿意铤而走险删差评?要知道一旦被举报,就会招来严重的惩罚。
“显然,这与商家的排名有关。”业内人士表示。
《每日财经新闻》的报道中称,在现有的算法排名下,一个差评对商家的影响非常大。“一个差评大概可以抵消几十个好评吧。”
原因很简单:用户点进来看评价,往往会更先看差评。如果他觉得这个差评说的有道理,或者被他接受,那么他就会离开,不再这里下单了。
事实上,针对外卖平台的评价已经形成了完整的“刷单”灰色产业链,刷单组织会主动找到商家寻求合作,有些商家为了提升销量也会专门寻找刷单组织。在互联网外卖平台几乎控制商家流量的大背景下,一位商家说,“刷有可能死,不刷只能等死。”
“每个区域都有几千个商家,如果不搞竞价排名和满减,用户根本看不到你,自然也就不存在所谓的订单。最后,由于成本原因,都退出了。”一位外卖商家在接受《每经》采访时表示。
除此之外,美团的高佣金模式也难辞其咎。一些商家为了减少成本,或在质量上偷工减料,或在分量上做手脚,而由此引来的诸多差评又影响客户下单,于是,删除差评服务应运而生。
事实上,被称作“灰色产业链”的删差评并不隐蔽,反而在各个美团群、外卖群中极为活跃,不停地刷着同样的广告。
自媒体《外卖平台》的一篇报道中出现的一张删差评前后对比图显示,删差评后店家评分确实有变化:“4.7直升5.0”,“一星评价扣多少分就恢复多少分”。
值得注意的是,在外卖行业中,删差评与刷单互为补充,总是结伴出现。不同的是,刷单是价格低、数量大,每单4到6元不等,“最多的时候是1个小时刷了600单”,而且“包好评,带图评价”。
一位 *** 刷手曾向《外卖平台》透露:“刷单数量要根据店家的实际销量,一下刷太多容易被查。下单后我们会截图订单号发给商家,商家点击配送后,他们会在30分钟后完成点评。”
谈及刷单的好处,这位刷手介绍道:“按照刷了1000个好评来计算,最多只需要一万五千元,刷单后排名提升,不到一个月就能把这一万五千元的本钱挣回来。”
据悉,目前做刷单的多是学生、 *** 太太等空闲时间较多的群体。一些长期与商家合作的刷单组织,为了模拟真实的刷单,会按照真实的购买流程进行操作,这样的“真人刷”也加大了平台监管的难度。据《中国工商报》报道,跟据不完全统计,活跃在网上从事 *** 刷单的人数近100万人。
事实上,这并不是美团之一次被曝光刷单。
2016年1月,新浪科技在《美团酒店刷单调查:销量、评价等都可以是假的》中曾提到,“2015年1到8月是美团刷单最疯狂的时期,基本上所有的商户都在明目张胆地刷单,只是数量和模式的区别。”
一家位于天津的宾馆是个典型的从刷单中收益的商家。宾馆老板称,“我的旅馆有12个房间,如果按时间和房间类型来定,一个月30天最多就是360单。但如果是团购券,1000单或更多都没问题,这个给刷单留出了太多空间了。我们要做的就是根据成本计算要刷多少单而已。”
新京报曾报道,2017年末,一个70余人的团伙勾结数十家入驻店铺和美团内部员工,利用平台退款结算流程进行刷单诈骗,短短10余天就骗取500万元。
据了解,美团的业务员考核是根据间夜量和现金流等计算提成,因此刷单在业务员中普遍存在。甚至还有业务员会在酒店业绩不好的时候,提出刷单的建议,要求酒店一天刷个100单,把排名冲上来,或者平时坚持每天刷4、5单。
关于美团刷单删差评的种种,安博律师事务所何秀茂表示,关于 *** 信用方面,外卖平台或其入驻商家刷销量、刷好评、删差评等“炒信”、“刷单”失信行为被明令严禁,充分保障消费者知情权,且外卖平台经营者不得删除消费者对其平台内销售的商品或者提供的服务的评价。
更多关注微信公众号:jiuwenwang
法新社消息,西班牙政府2日表示,该国首相桑切斯和国防部长罗伯斯的手机在一次“非法的、外部的 ”干预中被通过“飞马”间谍软件窃听。报道还称,西班牙首相府、议会关系与民主记忆大臣费利克斯·博拉尼奥斯·加西亚也证实说,“这不是推测,是非常严重的事实,希望司法部门进行调查。” 法新社报道截图 去年7月,这...
Wormhole Portal 刚刚遭遇了“桥梁”漏洞攻击,导致该加密货币平台损失了相当于 3.228 亿美元的 ETH 和 SOL 。问题源于以太坊区块链上的一个“智能合约”缺陷,别有用心的攻击者可借此将一款加密货币转换成另一种并跑路。 攻击后,失窃的加密货币资产已缩水至 2.94 亿美元。虽然...
有使用LastPass的用户报告说,有多人试图使用正确的主密码从不同地点登录,表明该公司可能存在数据泄露。Hacker News论坛的多名用户报告称他们的LastPass的主密码似乎被泄露了。 目前还不知道这些密码是如何泄露的,但在用户中已经出现了一种类似的情形。 大多数报告似乎来自拥有过时的Las...
随着勒索软件和世界各地其他网络攻击的增加,系统运营商更加担心复杂的 “虚假数据注入 “攻击,即黑客向其提供虚假的数据,欺骗电脑系统和人员,使其认为操作正常。然后,攻击者扰乱了工厂关键机器的功能,导致其运行不良或故障。当安全人员意识到他们被欺骗时,为时已晚,造成了灾难性的后果。 普渡大学的Hany A...
计算机科学与随机系统研究所(IRISA)的一支研究团队,刚刚介绍了其新开发的一套恶意软件检测系统,特点是利用树莓派来扫描设备中的特定电磁波。团队成员中宝库了 Annelie Heuser、Matthieu Mastio、Duy-Phuc Pham 和 Damien Marion,且由于这套装置专注于...
2021年CVE回顾: 时间飞逝,转眼间来到了2022年。新的一年即将开始,让我们来回顾一下2021年的物联网设备CVE情况。 2021年CVSSV3平均值为5.5,2020年CVSSV3平均值为6.1,同比去年下降0.6。 通过平均值的对比,我们可以清楚的看到各大厂商在2021年对物联网安全的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