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天气预报是用的摄氏度,也就是人们普遍接受的测量 *** 。华氏温度用的不是很普遍。
因为中国和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一样,常用温度单位用的是摄氏度,不是华氏度。
原来在欧洲及其殖民地多数用华氏度作为日常温度计量单位,但现在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都用摄氏度,不用华氏度了。特别是国际单位中的温度单位是开氏度(K),与摄氏温度之间的换算非常简单,而华氏度与开氏度的换算很复杂,用的就不多了。
现在世界上只有5个国家使用华氏度,包括巴哈马、伯利兹、英属开曼群岛、帕劳、美及其他附属领土(波多黎各、关岛、美属维京群岛)。
我们的气象信息是面向中国人的,中国用的是摄氏度,所以在气象信息中就没有华氏度了。
华氏度与摄氏度之间可以换算,只是换算比较复杂。公式如下:
华氏度 = 32°F(华氏温标单位)+ 摄氏度× 1.8
为什么天气预报中的温度都是整数,没有小数
天气预报的气温是我们人自己做出的判断,不能精确到小数点后俩位.或者更多!而且每个地方的气温都有一定的差距.所以报的气温多是大概的数字不是很准确的 !
因为这更符合日常生活中人们的习惯,一样的单位最后带着就可以了,要不然看起来很繁琐。
拓展资料
气温篇
气温,指的是空气的温度。在我国,气象学上以摄氏温标(℃)表示气温。有关气温的预报,最常见的模式“某某晴,5℃到20℃”这样的表述,意为未来24小时内,某某更高气温为20℃,更低气温为5℃。
日更高温度,指的是测量地点当天地表大气所达到的更高温度;同理,日更低气温就是测量地点当天地表大气所达到的更低温度。 日更高、更低气温未必出现在整点。一般来讲,一日内更高温度一般出现在14至15时,这个时间就是一天最热的时段;而日更低气温一般在日出前。 文章图片3 在天气预报中,我们都有这样的体会,气温与体感温度常有出入。真实的原因是我们被自己的感觉“欺骗”了。
预报温度和体感温度不是一回事
天气预报中的气温是指1.5米高处百叶箱中空气的温度;体感温度是指人体感受到的空气温度。在相同的气温条件下,空气湿度、风速大小等都会影响人体的冷暖感受。
湿度
通常温度比较高,湿度比较小,人体不感觉到难受,因为人体表的水分被蒸发掉而感觉比较干爽。
风速 一定的风速会使人感觉到空气在流动,身体散发出的热量都被吹离体表,即使温度较高,但仍会感觉比较干爽。
辐射 地表温度高,向外散射的热量大,如在太阳照射下的水泥地面与比较凉爽的水体或是湿地,体感温度就大不一样。
降水篇
气象学上,降水是个比较复杂的概念,雨、雪、霰雹、雨淞、霜、露、雾和雾淞等都属于降水的范畴。天气预报中,降水一般只指降雨和降雪,当然也包括雨夹雪、雨转雪等降水相态。
天气预报降雨(雪)并不是凭预报员差不离的感觉和想象来决定。在天气预报业务中,降水的等级有明确的标准和规范。
“短时强降水”到底有多强? 划分降雨(雪)量用的是12或24小时内降雨(雪)量的总和。实际情况下,降雨(雪)很少毫不间断。这样说来,以12或24小时降水量来判断降水等级不就缺乏科学性了吗?
考虑到这一问题,气象部门引入了“阵性降水”和“短时强降水”的概念。 阵性降水 阵性降水意为降水时间比较短暂(一阵)、开始与终止时间比较突然的降水,分为阵雨和阵雪。阵性降水一般不论等级。
短时强降水 当阵性降水强度较强,1小时降水量超过20毫米时,就称之为短时强降水。短时强降水属于强对流天气的范畴。
Google 今天发布了第 3 个紧急更新,修复了存在于 Chrome 浏览器中的另一个零日漏洞。周四,Google 面向 macOS、Windows 和 Linux 发布了 Chrome 100.0.4898.127 更新,会在未来几天内完成部署。 本次更新修复了追踪为 CVE-2022-1364...
Hackernews 编译,转载请注明出处: 据观察,一个利益熏心的黑客正在部署一个全新的针对 Oracle Solaris 系统的 rootkit,目的是ATM机网络,并在不同银行使用伪造的卡进行未经授权的现金提款。 威胁情报和事件应急公司 Mandiant 正在追踪名为 UNC2891的组织,...
位于乌克兰的Setapp开发商MacPaw已经创建了一个Mac应用程序,供用户了解他们的数据是否被保存在俄罗斯服务器上,依照该国法律可以被当局读取。总部位于乌克兰基辅的MacPaw已经告诉用户,尽管俄罗斯入侵该国,但这家乌克兰公司开发的软件作品Setapp、CleanMyMac X等将继续提供支持。...
为了迎接今年 5 月首个周四的“世界密码日”的到来,USA Today 觉得很有必要继续提醒大家提升安全意识。首先是尽量为工作、娱乐、网银、网购等各种在线活动配备强密码,且需避免使用同一个密码,以免所有账号被攻击者一锅端。 资料图(来自:Bitwarden) 业内知名开源密码器(US News &...
5月5日,SentinelLabs 发布报告,显示他们曾在知名防病毒产品Avast 和 AVG (2016 年被 Avast 收购)中发现了两个存在时间长达近10年之久的严重漏洞。 这两个漏洞被跟踪为 CVE-2022-26522 和 CVE-2022-26523,存在于名为 aswArPot.s...
为应对近年来不断增长的勒索软件攻击,越来越多的企业 IT 高管和员工,已经收到了专业人士的相关安全建议。Hitachi ID 刚刚公布了针对北美企业的最新调查报告,其中强调了内外部的 IT 安全措施需求。可知有 65% 的受访者表示,他们有被黑客接近,试图引诱他们参与谋划针对自家企业的勒索软件攻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