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网站入侵 > 正文内容

缄默症也是对生活的态度「图文」

访客3年前 (2021-12-30)网站入侵1004

孩子会不会有一段时间,突然不想沟通了?

比如明明在家里都说得好好的,但是去了学校或者托儿所却不开口了呢?孩子的表现往往是这样子的:孩子会笑、会叫、会跟周围的人交流,但就是不爱说话。如果老师尝试跟孩子说,孩子可能会低下头,轻声细语说两句,点头或者摇头,跟家里截然是两种不同的状况。

如果问深一句,可能孩子会告诉你,“我不喜欢在学校里说话”、“我就只想在家里说”,或者有些孩子还会用一些正经的理由来描述,“我嘴巴疼,说不出口”。

可能你也想尽了一切的办法却无济于事,有很深的挫败感,不知道如何去面对回应孩子的状况。相信细心的你也发现了,尽管只是一个3岁的孩子,却可以在这件事情上跟我们筑起了沟通的高墙,看起来牢不可破,也让人望而却步。

这是什么原因呢?从临床心理咨询的另外一个角度来谈,我想跟大家介绍一个在2~12岁孩子身上出现的一种心理状况,我们叫做“缄默反应”,这个情况在年幼的孩子身上越来越常见,但是却经常被我们忽视。

01

越来越普遍,又容易无计可施的心理状况

许多小孩子面对陌生人的时候,都会感到焦虑、害怕或者危险,或者和爸爸妈妈分开的时候,也会出现沉默、不开口等行为,这些都是正常的反应,但是如果你发现孩子这种沉默、不开口的状态,持续超过了1个月,或者引起了严重的社交困难的时候,我们就要注意,孩子是否存在“缄默反应”,如果持续超过半年甚至好几年,那就基本上可以从临床心理层面诊断为选择性缄默症(Selective Muti *** )了。

无论是缄默反应还是选择性缄默症,普遍发生在2~12岁之间的孩子,集中在3~8岁年龄段,很典型的一个特征是,孩子说不出口。

打个比方,我们如果观察大自然的荒野求生,很多动物在发现危险来临的时候,它会立刻变得安静,甚至“装死”的状态,来降低被猎食者发现的机会,这是一种求生和自保的本能,对于缄默的孩子来说,这个行为同样也是出于潜意识的反应,他们感受到环境有危险了,他们的身体、情绪和心理上出现了一种本能的反应,迫使他们说不出话来。

很多时候这个状况和压力,孩子自己也不明白是什么事情,当处在这样子的环境里,孩子的行为就好像被“冻住”了,喉咙就是僵住开不了口,如果从小个性比较敏感、慢热,这种危机感,会更加突出。

缄默反应是可以通过自愈来改善的吗?很遗憾,挺难的。要挣脱缄默的牢笼,很多时候都需要依靠外力,不能不能寄希望于自愈或者“长大了就好”。

作为家长的我们碰到这样子的情况,内心一定会特别焦虑。口头表达对孩子来说,还是非常重要的。明明在家里口齿伶俐的孩子,为什么就是抗拒在人前表达,如果情况继续下去,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有可能会引发更多的问题,从社交、角色、自信心、成绩等方面受到的影响都是我们所担心的。

而另外一方面,社会大环境并不是永远宽容的,任何一个环境里都有一定的制度和规则,孩子也同样需要在特定的环境里发挥作用,而很多时候,当孩子出现反常行为的时候,老师或成人制度下不一定会时刻保持宽容的态度。

最典型的情况是,许多成年人可能会认为孩子不说话是故意不合作,所以试图强迫孩子说话,或者用尽一切办法去让孩子在特定的时间、地点里开口,但这样子的做法是无济于事的,只会让孩子表现更糟,更不愿意说话。

02

如何帮助孩子打破缄默的围墙?

当孩子用“墙”把自己对外沟通的方式围起来,抗拒跟外界交流的时候,我们该如何穿过这道墙,去倾听孩子内心的声音,并且最终让孩子找到打破墙围的力量?

我们能够肯定的一点是,孩子不愿意开口说话,是因为孩子在学校和社交场合里感到不安全,但是怎么做,我们却毫无头绪,所以解决这个问题,非常重要。我今天文章分享的一些提示,从临床心理学的角度会对大家有帮助的。

①压力消除 ——

“每个人有时都会有点紧张,等你准备好了再说吧。”

一个孩子曾经跟我说过这样子一段话,“在心情不好的时候,如果爸爸能给我一个拥抱,让我知道他在关心我的话,我就会觉得很好、很温暖。但好长一段时间了,爸爸已经很久没抱过我了。”

很多处在缄默状态的孩子,90%以上都容易对环境敏感、也有一定程度的社交害怕,很多时候,能够消除孩子压力的更大的地基,还是父母对孩子始终如一的关怀与爱护,告诉孩子我们是理解有时候开口说话很难的,“没关系,每个人有时候都会有点紧张,等你准备好了再说”。

只有当我们内心真的确信这一点,我们说这句话才有力量。我们愿意相信,父母对孩子的关怀和爱护是没有条件、始终如一的,无论孩子表现得是好是坏、做的事情是合理还是不规范、结果是成功还是彻底的失败,我们对孩子的爱是不会改变的,并且不存在偏见的。只有持续让孩子感受到这样子的环境,孩子才能真正地对我们建立起信任和责任感。

②语言认同 ——

“听起来你当时也有点害怕,你当时也很难受吧。”

这句话并不是一个空话,而是基本上经历缄默状态的孩子必然会感受到的处境。当孩子发现自己处在焦虑的情况下,孩子会很难开口说话,是哪怕想,但是自己却说不出口,那种状态,就是“我很想说话,但是我的喉咙打不开”,当孩子跟我们描述,“我不喜欢在学校里说话”、“我就只想在家里说”,“我嘴巴疼,说不出口”,请别怀疑,孩子们说的是真话。

我在跟孩子相处的过程中感触很深的一点是,我们常说的要理解孩子,这个理解是真的愿意去放下自己的假设和预测,哪怕这件事情不在我们想象的范围内,但是我们愿意放下身段,去代入陪伴,我们愿意在黑暗中跟孩子一起往前看,哪怕前方漆黑一团,我们也可以用认同和理解,来打开内心的一道光。

③ 行为调试 ——

“让我们一起想一想,我们想说些什么呢?”

我们很容易陷入一个误区,会认为孩子很多行为都是不配合造成的,但实际上我们错误地把表面当本质来看。对于孩子来说,要具备一个能力,是一个长途跋涉的学习过程,他需要克服很多,并且吸取经验才能够真正地掌握。

鼓励孩子说,并不仅仅只是“鼓励”就可以实现的,我之前其实写过一篇《在家能说会道,一到公开场合秒怂?孩子演讲能力的培养从这里开始》,里面提出的建议便是从语言治疗角度出发,核心点是让孩子通过了解自己能说什么,有什么方向可以去说,这样子孩子在互动的时候就不会那么焦虑。

不管是角色扮演、5W1H法则、还是肢体语言,都会形成一种正向的氛围,让孩子自信一些、勇敢一点,敢于把自己内心的想法分享出来。

很多时候,孩子不说,并不代表孩子不想说,也不意味着孩子没有能力去说,孩子就真的只是“说不出口”,他可能都没有办法解释自己为什么说不出口,但恰恰是这些反常的没有办法解释,才让我们一年又一年去不停地更新我们对心理症状的分析。

选择性缄默症,在前几年的数据还被定义为罕见病,但是现在在低幼孩子身上的盛行率已经高于自闭症,很多孩子却仍然被误诊为自闭症。这些原因,无外乎是我们社会的竞争和发展压力越来越大,但我们能够更新的研究和 *** 却仍然慢了一步。

这也是教养最难的地方之一,它在日新月异,也让我们不进则退。但如果说生命中大部分的时光是属于孤独的,我们可以做的仍然还是努力成长,因为只有这样子,生命的不完美才会撕开一道缝,让光洒进来。

这话题的起因,是前天跟一个电视台导演讨论一个新的儿童教育节目,他跟我分享了一个孩子在片场从头到尾抗拒说话的样子,整整一天,孩子只说了两句话,一个是“谢谢”,一个是“妈妈”。

当父母遇到这样子的问题,之一个反应是排除孩子到底是不是自闭症,但很多时候,是因为我们的认识里,只认识“自闭症”这个行为,所以我们本能地把所有可能疑似的行为都放在里面,像星座解盘一样,想试图找到点蛛丝马迹。

但是啊,从临床心理咨询的角度来看,自闭症和缄默反应的孩子,调整 *** 可是南辕北辙的呢,错误的方向不仅耽误了时间,也浪费了精力,最后还没有效果,大家都是一团糟。

你身边是否也有很难开口说话的孩子?你不下数十次地认为他/她会不会是天生害羞呢?不妨多问孩子一些细节,观察孩子说不出口的方式和状况,这样子会更有利于你掌握事情的全貌呢。

【END】

作者萌芽,学龄前家庭教育品牌【小芽启萌】创始人,全球婚姻疗法和情绪训练权威机构约翰戈尔曼的首位中国实习治疗师。 公众号萌芽研究所BUD(ID:myyjs_bud)专注于早教启蒙和亲子沟通,是百万妈妈信赖的育儿号。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黑客技术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www.w-123.com/104146.html

标签: 态度

“缄默症也是对生活的态度「图文」” 的相关文章

乌克兰安全局关闭了五个在公民中传播恐慌和错误信息的机器人农场

据Techspot报道,乌克兰国家安全局(SBU)宣布,自俄罗斯入侵该国以来,该机构已发现并关闭了5个运营10万个社交媒体账户的机器人农场,这些账户传播与入侵有关的假新闻。 SBU在一份新闻稿中写道,这些农场位于包括哈尔科夫、切尔卡瑟、捷尔诺皮尔和外喀尔巴阡在内的地区,被用于 “大规模信息破坏”,...

去年恶意勒索资金中有 74% 流向了俄罗斯有关黑客手中

一项新研究表明,2021 年通过勒索软件攻击方式牟取的所有资金中有 74% 流向了俄罗斯有关的黑客手中。研究人员说,价值超过 4 亿美元的加密货币支付给了“极有可能与俄罗斯有关联”的团体。研究人员还称,大量基于加密货币的洗钱活动是通过俄罗斯加密公司进行。 这项研究是由 Chainalysi...

俄乌冲突引发顾虑 五眼网络安全部门建议盟友增强关键基础设施防护

以美国为首的“五眼”网络安全部门,刚刚向其盟友(包括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和新西兰)发出了关键网络基础设施的维护警告。美国家安全局(NSA)给出的理由是 —— 受俄罗斯支持的黑客组织,或对乌克兰境内外的组织构成更大的风险 —— 因而建议各组织对相关网络威胁保持高度警惕,并遵循联合咨询中提当过的缓解...

私钥失窃:慧与证实 Aruba Networks 客户数据泄露事件

作为慧与(HPE)的一家网络设备制造子公司,Aruba Networks 于早些时候发生了数据泄露事件。这家企业技术巨头在一份声明中称,未经授权者利用一把私钥,访问了存储于 Aruba Central 云端的客户数据。尽管未详细说明黑客是如何获取到私钥的,但 HPE 确认它可被用于访问存储客户数据的...

BlackMatter 勒索软件营运者称因地方当局压力而停业

BlackMatter勒索软件背后的犯罪集团今天宣布计划关闭其业务,理由是来自地方当局的压力。该组织在其 “勒索软件即服 “门户后台发布的一条信息中宣布了其计划,其他犯罪集团通常在这里注册,以获得BlackMatter勒索软件的使用权。 这条消息是由vx-underground信息安全小组的一名成员...

俄对乌克兰展开新一轮恶意软件攻击

Hackernews 编译,转载请注明出处: 网络安全公司ESET 和Broadcom的Symantec表示,他们发现了一种新的数据雨刷恶意软件,用于对乌克兰数百台电脑的新一轮攻击。俄罗斯军队正式对乌克兰展开全面军事行动。 这家斯洛伐克公司将这款雨刷命名为”HermeticWi...

评论列表

弦久望喜
3年前 (2022-07-08)

自闭症,但很多时候,是因为我们的认识里,只认识“自闭症”这个行为,所以我们本能地把所有可能疑似的行为都放在里面,像星座解盘一样,想试图找到点蛛丝马迹。但是啊,从临床心理咨询的角度来看,自闭症和缄默反应的孩子,调整方法可是南辕北辙的呢,错误的方向不仅耽误了时间,也浪费了精力,最后还没有效果,大家都

笙沉桔烟
3年前 (2022-07-09)

相信,父母对孩子的关怀和爱护是没有条件、始终如一的,无论孩子表现得是好是坏、做的事情是合理还是不规范、结果是成功还是彻底的失败,我们对孩子的爱是不会改变的,并且不存在偏见的。只有持续让孩

忿咬戈亓
3年前 (2022-07-09)

起了严重的社交困难的时候,我们就要注意,孩子是否存在“缄默反应”,如果持续超过半年甚至好几年,那就基本上可以从临床心理层面诊断为选择性缄默症(Selective Mutism)了。无论是缄默反应还是选择性缄默症,普遍发生在2~12岁之间的孩子,集中在3~8岁年龄

发表评论

访客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