号码定位手机位置(定位对方手机位置怎么弄)之前我们说到市面上出现一种“高科技设备”,可以采集到附近的手机号码,最后发现这设备其实一点也不“高科技”,就是一个Wi-Fi探针而已,真正神秘的地方在于其背后的“大数据”支撑,正是这个数据库里存了海量的手机MAC地址手机号码对照关系,才得以在采集到MAC地址
号码定位手机位置(定位对方手机位置怎么弄)之前我们说到市面上出现一种“高科技设备”,可以采集到附近的手机号码,最后发现这设备其实一点也不“高科技”,就是一个Wi-Fi探针而已,真正神秘的地方在于其背后的“大数据”支撑,正是这个数据库里存了海量的手机MAC地址手机号码对照关系,才得以在采集到MAC地址后把手机号给匹配出来。
整个过程就是这样简单粗暴。当然它还存在两大缺陷,一是:现在越来越多的手机设备逐渐支持了随机生成虚拟MAC地址功能,让Wi-Fi探针采集失去作用,二是:这个库并不能周全面面俱到,虽然它也已经很庞大了。
尽管如此,我们还是发现互联网科技公司在利用“大数据”中可能给个人隐私造成的严重危害,理论上这个库是有可能覆盖很广的,就像前不久某酒店的开房记录泄露一样,让多少都市男男女女的心里惶恐不安!
不少消协也屡次曝出多款APP滥用权限,记录隐私的问题,并且目前也不见得有受到真正有效的管控。
所以,今天编辑要继续接着“大数据”阴暗的一面这个话题继续说下去,因为大数据实在是当今一件很可怕的事情,运用得好,造福国家造福社会造福百姓,控制不当,祸害国家祸害社会祸害百姓。
今天说的话题可能比昨天更叫人惊悚——仅凭手机号码,定位机主当前位置!!!
操作者仍然是普通社会人——既非运营商内部人员,也非公检法执法人员,也不是什么领导权贵…只是普普通通大众,利用了一些 *** 上的大数据资源,就实现凭借手机号码对一个人实现实时定位的理论 *** (当然需要有少许的编程和数学知识)。
并且,整个操作过程完全是远程非接触的,不需要拿到目标对象的手机,不需要在上面偷偷安装什么木马程序或者定位软件之类,也不用向目标对象手机发送什么钓鱼链接,完全不需要接触到目标对象手机,整个过程是在无感知的情况下完成的。
这里顺便提一下,曾经网上流传有一种 *** ,是用
手机号所在城市验证接口
手机号所在经纬度验证接口
通过这两个接口,我们已经足够实现查询某个手机号当前位置——在哪个城市,哪个位置。
然而…
是直接告诉我们,机主在哪个城市吗?不是。
是直接告诉我们,机主所在经纬度吗?也不是。
因为不敢如此光明正大赤果果地侵犯公民隐私,大数据公司想打个“擦边球”,于是这两项API接口实际上是这样用的:
1、查询指定手机号是否在指定的城市你可以提交一个手机号码,查询他是否处于某个城市,如:13*********当前是否在北京,接口将会返回结果 是 或 否。
2、查询指定手机号是否在指定经纬度位置和上条一样,你可以查询一个手机号码是否在某个经纬度,同样返回结果是 或 否,来告诉你是否处于那个位置,如:13*********当前是否位于北京北河沿大街,如果不是(实际距离偏移量相差超过50km)将会返回结果否。这个数据距离偏移量还支持1-50公里自由调整。
确实像网友2046所说,“技术不难,条件很重要”,简单说到这里,你是不是觉得竟然是如此容易?
也的确就是这样,取得这些数据,不需要你特殊申请审批,人人都可以操作。到这里为止,你只要具备基础的上网常识,大体上可以获知一个在网状态的手机号的实时位置,无非就是还粗糙了一些,还有可能你需要操作许多次。
通过前面操作,要知道一个在网手机号的所在城市,理论上最多尝试294次(目前全国地级市数量)就能得到结果——当然实际上根本不需要这么多次。
重点在于,知道了一个城市后,如何接着具体锁定在具体什么位置。打比方说已经知道在上海这样的城市,通过多做几次的50公里“画圈”动作,利用“排除法”,很快就可以在地图上锁定一个
也就是网友“靖”所点出的“标点,半径,圆,交叉。”
不过这里也存在一个“多次误差”的问题,本身接口所提供的手机位置,就是利用多基站定位方式获得的位置,这里已经存在一次误差,后来我们通过计算推算位置的过程中,同样存在二次的误差。如何尽量地消除这种误差,需要更多的算法,这里就不再做介绍。
编辑曾说大数据公司多掌握的海量数据是任何一个阅批部门、普通企业单位都无法企及的,但是“大数据”运用阴暗的一面是件很可怕的事情,控制不当,祸害国家祸害社会祸害百姓。
我们所能看到的就是如此现状,现在对于“大数据”的管控非常之宽容,几乎可以说是纵容,以至于各种隐私几乎市面上都可以买到。不光是位置信息,还包括动车高铁、飞机出行记录,甚至消费能力画像,是一等座,还是二等座,是头等舱,还是经济舱,手机月消费金额,个人征信状况…乃至是否有犯罪记录,统统都能够买到。
所以说到这里,编辑不愿意背泄密的锅,我更愿意承认我泄的是“大数据”这个行业里隐秘的一面的秘。
Hackernews 编译,转载请注明出处: Mozilla 在其 Firefox 浏览器中加入了带外数据软件升级,包含了两个高影响力的安全漏洞。 Mozilla 称,这两个漏洞正在被大肆利用。 标记为 cve-2022-26485和 cve-2022-26486的零日漏洞被描述为影响 XSLT ...
就在英国警方逮捕了 7 名嫌疑犯之后,近期非常猖獗的黑客组织 Lapsus$ 又有了新动作。在攻击微软、三星、NVIDIA 和 Okta 等公司之后,该组织再次宣布成功攻陷 Globant,后者是一家位于卢森堡的软件开发咨询公司。 在周三宣布自己“度假归来”之后,该组织在其 Telegram 频道...
一款用于窃取 Facebook 登录凭证的恶意 Android 应用目前在 Google Play 商城上已经被安装超过 10 万次,而且该应用目前仍可下载(发稿时已下架)。这款恶意程序被伪装成“Craftsart Cartoon Photo Tools”卡通化应用,允许用户上传图片并将其转换为卡通...
早些时候,美国卫星通信服务提供商 Viasat 遭受了一轮网络攻击,结果导致中东欧地区的服务出现了中断。而由 SentinelLabs 研究人员 Juan Andres Guerrero-Saade 和 Max van Amerongen 最新发布的安全研究报告可知,这口锅应该扣在一款名为“酸雨”(...
Hackernews编译,转载请注明出处: 一个企业网络间谍黑客组织在消失了7个月后重新浮出水面,今年它针对4家公司进行新入侵行动,其中包括俄罗斯最大的批发商店之一,同时对其工具集进行了战术性改进,以试图阻挠分析。 Group-IB 的伊万 · 皮萨列夫说: “在每一次攻击中,攻击者都展示了广泛的...
电动汽车(EV)革命来了。在过去的十年里,插电式混合动力电动车已经从16000辆增长到超过200万辆,汽车高管们预计到2030年,超过50%的美国汽车将是全电动的。不难看出,专家们为何做出如此乐观的预测。除了不断增长的电动汽车车队,今年早些时候签署的美国国会两党基础设施协议将包括75亿美元,以帮助规...